浙江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浙大第二!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发布!

[复制链接]
飘柔的诱惑 发表于 2019-4-28 12: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18日,优客工场、全球INS大会研究院联合对外发布了“2019年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排行榜”,这是连续第三年发布该榜单。
4.jpg
“新工科”的本质是创新。“新工科”是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的产物。与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
路透社每年都会发布全球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入选的高校基本都是美国、德国等工业强国的高校,这些高校也都是传统工科和新工科的代表。每年的全球INS大会启动仪式上,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都会和优客工场、全球INS大会研究院联合发布一份“中国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
榜单旨在遴选出那些促进新技术进步、创新发展,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大学。榜单参照的正是路透社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符合中国高校实际的二级指标。
具体而言,榜单采用了各种权威机构的原始数据,从科研能力、创新潜能、学术水平、平台建设四方面的指标来体现高校的创新力。这些原始数据包括企业科研经费总额、国家科技奖获奖数目、发明专利授权量、中国专利奖获奖数目、ESI世界前1%学科数目、国际顶级期刊论文数量、自然指数、高层次人才数量、重点学科数量、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数目、新工科实践项目数量等。

2018年企业科研经费最高的是清华大学16.97亿元,超过10亿元的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四川大学。

2018年获得中国科技奖数目最多的高校依然清华大学,多达22个;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位列二、三名;作为著名的文理大学北京大学获奖5个,与东南大学并列第五。

在发明专利授权量上,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更占优势。浙江大学以2338件高居首位,华南理工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列二、三。长安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等也挤入前十。

最新的ESI世界前1%的学科数量最多的北京大学,有21个学科入榜;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紧随其后并列第二;中南大学、厦门大学也位居前十。

自然指数最高的大学是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苏州大学、南开大学等也进入前十,其中苏州大学近年来在各类大学榜中位置不错,都因论文数量多,自然指数高。

文理类大学与医科类大学往往是论文发表数量较多的高校。在国际顶级期刊论文数量方面,北京大学依然高居首位;天津大学、中山大学也入榜前十。

论文被高引用的学者数量方面,清华大学占据强势地位,位列第一;北京大学紧随其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入榜前十。
在此基础上,最终得出了“2019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其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榜单前十名(百强名单见文尾)。
新制造需要新工科人才
新制造是这两年中国制造业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其内核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新制造将影响中国产业升级的未来走向,同时也是未来生活、工作等场景变化的重要力量。如前所述,新制造领域需要大量的新工科人才。
目前全国共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305个。从区域分布来看,截至2018年,华东地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数量最多,达到136个,占据了全国45%的数量;其次是华北地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数量为38个,占全国的12%;华中地区数量紧跟华北地区,位居第三。
分省来看,截至2018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数量最多的是山东省,达到34个;浙江省排名第二,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数量达到25个;广东省排名第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数量达到24个;江苏19个排名第四。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我国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已处于第一梯队,一批新工科专业设置是为了抢抓机遇,先把专业点发展起来,形成充足的人才供给,有利于激发活力,迅速形成产业群。

百强高校分布在23个省市区,其中北京17所;江苏入榜的15所大部分都是1952年国立中央大学拆分出来的院校,那次高校调整冒出了一大批理工科大学。

百强高校的分布和中国制造业基地的分布基本重合,也与前述的智能制造试点地区吻合。榜单显示,百强高校分布在23个省市。其中,北京市有17所高校入列百强,江苏省有15所,陕西省9所,上海市8所,广东省有7所,山东有5所,安徽省5所,湖北省4所,四川省4所。
安徽省值得关注。安徽地处泛长三角地区,紧邻制造业发达地区。合肥因为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传统工科强校,这几年在创新方面突飞猛进,也带动了整个安徽高校的创新。此次榜单入围5所高校,与山东相当,这对于国家重点高校数量并不算多的安徽来说实属不易。
西安表现亮眼,入榜百强的高校数量达到8所,与上海并列第三。一是因为本身高校数量就多,二是西安这两年在新制造方面发力,促进了高校的新工科建设。
如果以城市分布来看,北京依然是上榜大户,有17所高校入围百强。南京作为高校数量、211工程、双一流大学等数量居多的城市,有9所大学入围百强,算是正常。西安这两年力推全球硬科技之都建设,并且广招人才,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当地高校的发展。此番西安有8所高校入围百强。
中国工科大学重新洗牌
资金扶持成为高校保持创新力的重要源泉。榜单显示,百强中69%为部属院校,虽然“211工程”已取消,但78%的百强高校为原“211工程”院校,82%的百强院校为“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高校。毫无疑问,这些来自中央层面的资金扶持成为了创新力的重要保障。而入榜的地方院校也基本都是地方重点建设大学。

从百强院校的属性来看,部属院校优势明显。地方院校中,排名第30位的苏州大学和苏州这座城市一样是神一样的存在,在各类排行榜中,长期位居地方院校第一。双非院校的对比中,浙江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江苏大学、深圳大学、扬州大学表现不错。其中排名最高的浙江工业大学位居第60。
与去年的榜单相比,部分学校的名次变化较大,这和评价体系有关系。比如,每年的科技奖虽然是高校科研能力的体现,但获奖数目其实存在着一定的运气成分。这也是导致每年榜单名次会有比较大差异的重要原因。

在名次变化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稳居前三,上海交通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名次虽有互换,但均霸屏前五。前20中其它高校的名次变动较大,这与每年的科技奖数量等评价体系有关。
由于评价体系的侧重点在创新和科研,这个榜单本质上是一个工科大学占优势的排行榜,因此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大学这样的偏文科性质的高校排名并不占优,虽然也挤入了百强榜单,但位次并不算高,与其综合实力差距较大。
新工科的出现也意味着中国的工科大学将面临重新洗牌。这也是老牌工科大学天津大学牵头启动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原因,不想在新一轮竞争中落伍。老牌工科大学的代表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依然保持着强势地位。
从前20名高校名次变化来看,除了前五的高校保持稳定外,第6-20名的高校基本都处于混战当中。最后的彩蛋就是2019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的终极名单了。来看看你的大学入榜了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校园风景|浙大贴吧|心灵之约|二手交易|租房信息|招聘信息|浙大考研|封禁帐号|HK152688号|广告联系

GMT+8, 2025-9-16 04:41 , Processed in 0.033527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浙江大学西湖论坛,非官方,独立自在的第三方浙大网上校园社区

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请访客自行甄别文章内容真假!

Copyright 2010 浙江大学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