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浙江大学2020年答考生问

[复制链接]
菠萝 发表于 2020-8-2 14: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一:浙江大学的人才培养有什么特色?

答:学校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着力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位一体(KAQ2.0)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主要特色有:

1.分类招生,更自主的专业选择

学校按人文、社科、理、工、农、医、艺术、科技与创意设计等类别实行分类招生。学生在入校后零距离深入了解学科、专业,并在充分认识自己发展志趣的基础上,按照学校主修专业确认的相关规定,自主申请确认适合自己修读的专业。学校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将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专业选择需求。学生实行“1+3”管理模式,一年级统一由求是学院负责管理;从二年级开始进入专业院(系)学习,由专业院(系)负责管理。

2.通专跨培养,更宽广的发展潜力

学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构建“通专跨、国际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实行“一横多纵”的培养模式。“一横”指新生入学一年内由求是学院统一管理,着重推进大类培养和通识教育,“多纵”是指各专业院系负责高年级学生的管理,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和跨学科培养。通识教育践行全人教育理念,传授学生宽厚的知识、锻炼学生卓越的能力、培育学生全面的素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通识教育聚焦跨学科的思维方式训练和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文理兼修、无吝于宗的终身学习习惯,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专业教育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专业发展趋势,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研究方法、专业素养以及创新意识等。学校设置多层次、多类型的辅修学习项目,构建新形势下学生多样成长、多元学习的生态环境,使毕业生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拥有宽广的发展潜力。

3.科教协同,更持久的创新创业能力

依托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优势,学校大力倡导和实施寓研于教、科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广泛开展探究性、纵深性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深度钻研的意识和创新研发的能力与素质;坚持基于创新的创业,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实现创意、创新、创造、创业的“四创融合”;系统构建以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技能提升、创业项目优化、创业融资对接、创业公司落地等环节为核心的“全链条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持久的创新创业能力。

4.海外学习,更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海外交流学习是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学校积极拓展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海外交流学习渠道,培养学生的全球思维与国际责任。学校为每一位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提供一次海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学习机会,并在经费资助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海外交流学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体包括联合培养、交换生(含课程学习)、暑期学校、科研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实践实习、创新创业、竞赛、国际会议、主题交流、文体交流、访问考察等项目,全力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和全球格局。



问题二:竺可桢学院如何打造拔尖学生的“梦之队”?

答:竺可桢学院是浙江大学对优秀本科学生实施“特别培养”的荣誉学院,是学校实施英才教育、培养优秀本科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和先行者。学院成立于2000年5月,其前身为1984年创办的浙江大学混合班,现任院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首届混合班院友吴朝晖教授。

学院秉承“志存高远、追求卓越”院训,以培养战略性科学家、创新性工程科技人才、高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及各界领导人才为目标,实施个性化、国际化、多元化的“特别培养”,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基础。竺可桢学院毕业生在国内外深造率近90%,其中赴全球TOP50高校深造占三分之一。

1.混合班——理工科人才培养的“王牌劲旅”

以“工科人才、理科培养”为指导思想,致力于激发学生创造力,强化数理基础和学科前沿的学习,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和人格全方位更加出众、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未来领导者,院友在科技、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颇有建树。

2.人文社科实验班——“未来社会创新发展领导者”的训练营

以“学贯中西、文理交叉”为指导思想,强化文史哲和自然科学等经典学习和个性化培养,培养造就推动社会科学与思想进步的学科精英,院友在金融、文化、管理、法学等领域占一席之地。

3. 医学试验班(巴德年班,临床医学八年制)——“未来复合型引领型医学人才”的摇篮

培养造就具有多元学科背景、富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复合型引领型医学人才。该专业借鉴国际医学人才先进培养理念,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4+4”培养模式,即学生完成前4年非医学本科专业学习并达到学校要求后,进入后4年医学博士培养阶段。通过“医药+X”的多学科交叉复合,激发学生多元创新思维,提供更加广阔的学术视野,培养更具潜力的临床医学科学家。在校期间优秀学生可获学院资助赴海外攻读PHD,毕业生可获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后续可衔接进入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

4.求是科学班——国家“基础学科顶尖科学家”的基地

以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等专业为基础,实施科学思想、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卓越培养计划,为造就一批在基础学科相关领域的未来顶级科学家和学科引领者打下坚实基础。全程实施小班化、导师制和个性化培养,并与哈佛、耶鲁等世界顶尖名校建立了合作和交流。一大批毕业生进入了哈佛、耶鲁、MIT、加州理工等名校攻读博士学位。

5.神农班——培养未来农学科学家的“特区”

通过“特区”的顶尖师资、高水平课程体系、国际化培养计划、高水平科研能力训练等优势和手段,培养具有远大的学术理想和卓越的创新潜质,具有多学科专业背景、过硬的实践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发散思维和批判精神,拥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能在未来的农业科学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的领军人才。

6.公共管理英才班——“国家治理与国际舞台未来领导者”的摇篮

该班“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培养学业优秀、品格高尚、开拓创新,具有卓越公共领导力、全球胜任力、责任心和使命感,具备宽广国际视野、浓厚家国情怀与较高科学素养,能够在国家治理与国际舞台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未来领导者。依托公共管理和农林经济管理两个一流学科的高水平科研和教学团队,为每位同学配备“1+1”导师组,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学生国际化培养。同时,依托中央部委实习的“展翅计划”、厅局级干部指导的“紫领计划”、服务基层挂职的“青知计划”,以及大量实习基地,开展实践锻炼。

7. 智慧能源班——培养“能源革命接班人和领导者”的主阵地

该班面向当今世界能源革命与信息技术革命的客观需求,服务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适应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旨在为国家培养具有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高度融合知识背景,能引领新一轮能源科技革命的交叉复合型高端领军人才。以一流国际化师资队伍和国家重大科研平台为保障,构建“厚基础、强交叉、重实践、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实行小班化教学和全程导师制,重点培养学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在校期间有机会赴MIT、哥伦比亚大学、京都大学、UIUC等名校开展长时间科研实践或毕业设计,可优先申请与京都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双学位项目或本硕联合培养项目。

8.图灵班——计算机科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实验班

该班依托计算机学院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围绕“全科式基础强化”、“全方位科研训练”、“全程化导师引领”、“全球化资源导入”和“专业化学科培养”的“四全一专”特色培养模式,实施计算机拔尖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具备厚基础、高素养、深钻研、宽视野的高素质本科生。图灵班首席教授包括“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的获得者Whitfield Diffie教授、吴朝晖院士、陈纯院士、潘云鹤院士、沈向洋院士,导师组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组成。学生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三个本科专业中自主确认主修专业,毕业后在全球一流高校继续深造,以成为计算机领域未来的一流学科引领者和战略科学家为目标。

9.机器人工程班——培养“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人才

该班依托双一流、A+学科建设,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理论技术基础、严密逻辑推理能力、卓越动手实践能力、在机器人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和引领者。机器人工程专业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顶尖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屡获机器人世界杯冠军、国际机器人设计竞赛冠军、国际空中机器人世界冠军等殊荣,通过控制、机电、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和交叉研制了四足机器狗、乒乓球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等多种具有业界影响力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教育部攻关大平台、机器人科教实践基地等平台,形成以“科教协同、以赛促学”为特色的多学科交叉拔尖人才培养平台。

10.智能财务班

该班紧扣科技引领的商业进步和财务智能化发展趋势,围绕“公司财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横向构建跨域协同创新的知识体系,打造坚实的专业壁垒和突出的职业竞争优势。专业依托管理学院全国领先的双一流高峰学科建设,以及荣获国际三大权威认证(AACSB、EQUIS和AMBA)的顶级商学教育平台,通过精心配置跨学科师资团队和国际一流合作网络,致力于培养富有人文精神和科技洞见,通晓国际会计商业语言、财务管理和资本市场专业知识,兼备人工智能、信息和数据技术等相关理论和应用能力,能够胜任智能财务系统、平台和工具的设计、开发等创新工作,并将其应用于复杂商业管控、分析和决策,能够引领商业社会和财会行业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问题三:浙江大学如何实施辅修政策?

答:学校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构建新形势下学生多样成长、多元学习的生态环境,不断推出覆盖全校大部分专业的多层次、多类型的辅修学习项目,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和跨界知识融合,使毕业生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拥有宽广的发展潜力。

辅修的开设形式包括微辅修、辅修专业(或辅修项目)、辅修学位等,根据修读层次和专业的不同,学分要求不等,以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微辅修和辅修专业的课程一般为各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辅修学位要求在完成专业课程修读的基础上,再完成相关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问题四: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的办学特色是什么?

答:为服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充分发扬中西方高水平高等教育优势,浙江大学在海宁设立国际校区。主要办学特色包括:

优质资源集聚。国际校区内的各个联合学院均由浙江大学与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合作举办,全程引入合作伙伴的师资队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学生可在国际校区接受世界一流水准的国际化教育,并同时获得两所名校的学位。

体制机制独特。采用“一对多”合作办学模式,在一个校区内同时与多个国际一流的合作伙伴共建若干个联合学院。目前,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和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已正式成立。

    多元文化交融。国际留学生比例不低于30%;采用合作伙伴的学术标准与招聘流程全球招聘外籍教师。校区内采用全英文教学,每位学生均有海外交流的机会。学生可在国际校区获得全球的同学师友群,并提高跨文化交流和中英文表达能力。

教育模式创新。国际校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强调通识与专业相结合,注重师生互动与动手能力的培养。采用完全住宿书院制加强养成教育和通识教育,促进素质发展。



问题五: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有哪些本科专业招生,各有什么培养特色?

答: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ZJU-UIUC Institute, Zhejiang University)在浙江大学(国标码10335)按工科试验班类(中外合作办学,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联合学院)招生,包含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土木工程四个专业。两所世界一流综合研究性大学工科专业强强联合,为学生提供国际一流工程教育。学院以新工科创新教育为目标,打破传统工程学科界限,不按学科属性设立系、所等机构,建立学科交叉平台,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开设交叉创新课程,造就跨领域、多学科知识背景国际化创新人才。

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ZJU-UoE Institute, Zhejiang University)在浙江大学医学院(国标码19335)按生物医学(中外合作办学,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招生,包含生物医学、生物信息学两个专业采用全英文授课,国际化培养方案,注重交叉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生物医学专业是在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生物医学求是科学班基础上全面升级而成,采用全国独特的生物学和医学知识融合的整合生物医学核心课程;生物信息学基础核心课程则融合了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和信息科学的核心课程。浙江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强强联合,以全人培养为理念,结合中国教育注重知识体系完整和英国教育注重探索创新能力培养两大优势,让学生在一流的国际化校园学习环境中得到国际化师资队伍的悉心培养和国际名校交流经历融合的人文浸润。

各联合学院均设有各类奖学金。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设立新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海外交流奖学金,对品学兼优者给予鼓励,并鼓励和资助学生积极参加海外交流与科研训练。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培养方案中包括海外交流环节,并设立国际交流奖学金,用于部分支持学生到海外交流学习。

各联合学院学生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所需的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将分别获得浙江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和合作伙伴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ZJU-UoE联合学院学生为英国爱丁堡大学学士学位,ZJU-UIUC联合学院学生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学士学位)。



问题六: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的首届毕业生去向如何?

答: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2016级首届毕业生深造情况:96.4%学生获得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博士录取比例为55%,硕士录取比例为45%。

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2016级首届毕业生深造情况: 100%学生获得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海外名校录取率76.5%,全额奖学金博士率64.7%。



问题七:浙江大学如何实施卓越医学人才培养?

答:浙江大学是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全国首个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试点单位(全国仅两家),获批医学类唯一一个“国家试点学院”,拥有7家直属附属医院、6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和8家合作医院,其中3家综合性附属医院获批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教育部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临床医学获评“A+”、基础医学获“A”;2018年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临床医学获评“A”。2019年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学院现设4个本科招生专业:

医学试验班(临床医学八年制)——采用国内首创的“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4+4”医学博士培养模式,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具有多元学科背景和全球竞争力的引领性复合型人才培养。前四年依托竺可桢学院攻读非医学本科专业,厚植多元学科背景;部分优秀学生可进入生物医学专业(八年制特选)班,依托浙江大学和爱丁堡大学优质整合教育资源,接受生物医学领域极客精英式人才培养。后四年进入医学博士培养阶段,融汇科研创新与临床能力培育,同时鼓励并资助学生赴海外攻读PHD。毕业后可衔接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

医学试验班类(“5+3”一体化培养)含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儿科方向)、口腔医学三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容量≤150人,口腔医学容量≤50人,临床医学(儿科方向)容量≤30人(本科阶段按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研究生阶段按照儿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通过“5+3”一体化培养,学生在完成5年本科阶段学习并达到学校要求后,进入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经考核合格,最终将获本科毕业证、本科学位证、研究生毕业证、研究生学位证、医师资格证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六项证书。

医学试验班类含临床医学(5年制)、口腔医学(5年制)两个专业,其中口腔医学(5年制)招生容量20人。采用“宽口径、厚基础、重临床、国际化”培养模式,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临床医学专业设有国内首个“中—澳联合医学双学士学位项目”,与帝国理工大学合作建立本硕联培项目。此外医学院携手剑桥、布朗、UCLA等全球30多所顶尖大学开展暑期交流、临床见实习等项目,为本科生提供近100%海外交流机会与海外交流资助。

预防医学专业(5年制)以为国家输送卫生防疫人才,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为目标,培养“大健康”专业人才。开设多个与海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为特色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耶鲁大学开展“4+2”本硕联合培养、耶鲁—CSC博士生项目,与麦吉尔大学开展“5+2”本硕联合培养)。毕业生可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关、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相关研究机构等就职,也可进一步深造,是浙江大学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之一。



问题八:浙江大学奖学金和经济资助政策如何?

答:浙江大学为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德才兼备,设立了完善的学生评价与奖学金评定体系。学校从思想政治素质、学业成绩、能力素养和体质健康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基于学生评价结果进行荣誉称号和奖学金评定。学校设立了学生求是荣誉奖章、十佳大学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和“标兵”系列荣誉称号等校级本科生荣誉称号。在奖学金方面,设有竺可桢奖学金、浙江大学奖学金等校设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浙江省ZF奖学金等ZF奖学金,以及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出资设立的40多项校级外设奖学金。

浙江大学承诺“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学校开通“绿色通道”,让暂时交不起学费的新生直接办理入学报到手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在核实相关情况后,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专项助学金、各类补助及勤工助学等多种措施给予资助,帮助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还设立了“浙江大学爱心基金学生专项基金”,用于帮助在校期间罹患重病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度过难关。在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保障型资助的同时,学校积极实施发展型资助,通过鼓励同学们参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实践项目(NSEP)”“励志·成长计划(SEGP)”“开源课堂”等活动,提升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同时,为不断提升浙大学子的全球竞争力,学校积极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境外交流,通过经困生境外研修计划(“鸿鹄计划”)全额支持优秀学生赴新加坡、香港等地进行学习交流。此外,学校还设立留学贷学金,资助同学们赴世界各地名校学习深造。



问题九:浙江大学毕业生的发展前景如何?

答:浙江大学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为目标。近几年,6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在海内外继续深造,升学率和升学质量均稳定在较高水平,在境内“双一流”高校(A类)和中国科学院(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升学的人数占境内升学总人数的92%以上,其中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是本科毕业生境内深造的主要去向;出国(境)深造的毕业生中,赴世界排名前100位境外高校深造的人数占境外深造总人数的55%以上,其中美国、英国和中国香港的著名高校是毕业生的主要深造去向,特别是赴美国高校深造的人数占比达到50%左右。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香港大学等均是重要的深造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包括重要国企央企、世界500企业、全球顶尖的管理咨询公司和金融机构、各级ZF机关、各类教育教学机构以及科研院所等。近五年,已有越来越多的省市自治区将浙江大学毕业生纳入其作为后备干部培养的定向选调生的选聘高校,也有越来越多的重要集团公司和地方ZF与学校签订了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将浙江大学毕业生作为其重要人才来源基地。浙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连年稳步提升,学校在全球大学就业竞争力排行榜上的位次不断前移,在2020年QS世界大学毕业生就业力排名中,浙江大学位列全球第35位。一直以来,浙大校友群星璀璨,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中都有众多浙大校友的身影。



问题十:浙江大学提前批次如何招生?

答:我校与有关省级招办协商安排非通用语种等专业在提前批次录取,相关专业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为准。提前批次招生专业大类按照投档成绩择优录取,考生所填报专业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在未录满的上述提前批次招生专业大类范围内进行调剂录取,提前批次录取的学生,主修专业确认及转专业范围仅限于提前批次的相关专业。学生可以辅修、微辅修其他类专业。

根据浙江省ZF有关文件精神,主修专业确认到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6个专业的浙江籍学生将免交学费。



问题十一:浙江大学调档后如何录取?填报志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浙江大学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05%;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20%。调档以后,按投档成绩择优录取,不设专业间分数级差。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若考生符合学校录取要求,学校不退档。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各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加分投档。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不适用于不安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招生项目。



问题十二:浙江大学的校园生活丰富吗?

答:浙江大学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生机勃勃。我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高雅艺术鉴赏、时代风尚引领等多维度打造层次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突出群众性、育人性、文化性、多样性,并将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浙大精神融入其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年终岁末的浙江大学学生节,是每一名浙大人的节日盛典,我们开展了新年狂欢夜、欢乐迎新餐、欢乐大巡游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浙江大学现有校级学生社团221家,包括了广受学生喜爱的红十字会、紫领人才俱乐部、机器人协会、街舞社、动漫社、足球协会、黑白剧社、灵韵音乐剧社等等。同学们可以在“百团大战”、社团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主持人大赛、十佳歌手大赛、“求是杯”辩论赛等校内品牌文体活动中施展才华、挥洒青春,也可以在“互联网+”“挑战杯”“全球重大挑战峰会”等国内外顶尖创新创业赛事上奋力拼搏、摘得荣誉。



问题十三:吃住在浙大是怎样的体验?

答:浙江大学拥有20余个风格多样的食堂与餐厅,由学校后勤集团负责运营。中餐西点、米饭面食、风味小吃、咖啡茶饮等一应俱全,可充分满足全国各地不同口味学生的饮食需要。食堂菜品丰富,安全营养,可口美味,求是饼、靓园拌面等独具特色的美食,将为您的大学生涯留下浙大人共同的味觉记忆,让您求学于浙,感受如家。食堂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在这里可以体验刷脸吃饭、智能结算、无感支付、自动计算卡路里、记录分析每餐营养摄入等系列科技应用。在浙大,食堂不仅是生活空间,也是学习交流空间,食堂经常举办各类美食交流、营养推广、手工制作、烹饪教学活动,致力打造美好校园生活,让学子在课堂之外,了解生活,学习技能,接触社会。

浙江大学学生公寓均位于校园内,学生公寓不仅配有热水系统,还配置有24小时的开水器、自助洗衣机、饮料机等日常生活设施。最有特色的是全国首创的厨艺分享吧--毕至居、多功能自助服务体验室—小宇之家、学习交流室、休闲区等,你可以根据需求展现自己的厨艺,休闲聚会,开展主题沙龙等活动。在生活区,理发店、打印店、超市、便利店、水果店、文具店、洗衣店、邮政、菜鸟驿站等生活服务场所一应俱全,全方位提供生活服务,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浙大的宿舍文化活动也是多姿多彩,每年都有寝室吉尼斯、篮球赛、跳蚤市场、寝室驿站、爱心物物交换、游园会等活动,更有包粽子、做青团、包饺子等民俗活动,让你的大学生活有趣、有品、有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校园风景|浙大贴吧|心灵之约|二手交易|租房信息|招聘信息|浙大考研|封禁帐号|HK152688号|广告联系

GMT+8, 2025-9-14 04:47 , Processed in 0.03338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浙江大学西湖论坛,非官方,独立自在的第三方浙大网上校园社区

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请访客自行甄别文章内容真假!

Copyright 2010 浙江大学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